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直击楼市调控软肋 审计揭示保障房五大问题

证券日报  2010-11-18 08:35

[摘要] 审计署17日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 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揭示了各方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有受访专家昨日指出,作为此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环,各地保障房建设若要打破“僵局”,有必要将此类审计常态化。

审计署17日公布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 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揭示了各方普遍关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有受访专家昨日指出,作为此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环,各地保障房建设若要打破“僵局”,有必要将此类审计常态化。

据了解,由于保障房建设利润很低,远不及商品房,开发商普遍对保障房缺乏兴趣,导致一度被寄予重望的保障房建设陷入“僵局”。尽管住建部等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展依然不尽如人意,或是开工率远远不足,或是建筑质量堪忧。

事实上,作为此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一环,保障房建设陷入“僵局”,恰恰折射出房地产调控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的困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澳门视察时回应一个青年现场提问时说,内地房价调控“确实很难”,“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他还表示,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观察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审计署公布保障房审计调查结果,揭示保障房建设管理的五大问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各地保障房建设的实际进程。而若要真正打破“僵局”,则有必要将此类审计常态化,达成保障房预期建设目标。

审计调查结果显示,保障房建设的首要问题,即是建设资金不到位。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未按要求比例从土地出让净 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其二是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按规定,各地从土地出让净 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 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上述要求,从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

此外,有6个城市和4个县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用于回购经济适用房和工作经费等支出,共计15231.3万元;有6个城市的34个项目利用虚假申报材料等,套取新建廉租住房 预算内 补助资金6129万元。

问题之二是配套不完善、质量不过关。审计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由于廉租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址偏远、交通不便等,南京等13个城市的一些地方存在廉租住房配租困难、房源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已入住家庭退房的情况。而南京、昆明等13个城市投入12.6亿元新建、收购或装修的廉租住房项目,也存在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严格的问题。

如果说配套设置不够完善是个小问题的话,那么房屋建筑质量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今年7月,北京市住建委通报,位于大兴区旧宫三角地的明悦湾保障房项目,被检查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10月8日,市住建委确认8栋楼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决定拆除其中6栋楼重建,另两栋楼将局部加固。

保障房分配不合规的问题, 为外界关注。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时出现六连号之后,曾揪出 部分以职谋私获取保障房的幕后黑手,此次审计调查也发现,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也出现了偏差。

审计调查发现,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13.12万元,分配廉租住房533套。抽查22个城市的廉租住房保障家庭中,有1.32万户未将租赁补贴按规定用于改善住房条件,而是用于家庭其他消费,使租赁补贴变成了生活补贴。

加快建设进度 财政部称保障房资金已全数下发

"弱化经适房"是明智的纠错 保障房资源应合理利用

兰州:新建商品房须按5%配建“保障房”

金地集团上海 推豪宅 将参与保障房建设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供需两端频下铁闸,“严厉”的 手段的确扼住了楼市的咽喉,但若期望市场的长治久安,便不可寄于长期的非市场手段。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新政重拳的深远内涵,就是改变房地产业的增长模式,并在遏需求的同时增供给,尤其要增加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以满足低收入群体和“夹心层”的切实居住需

求,而其重中之重,便是保障房“大礼包”如何兑现。

然而,承载着太多福利色彩的保障房如何能迅速并大量供给的确是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继本报报道上海将动迁安置房纳入保障房统计后,本周北京的一则新闻同样发人深省。11月4日,北京市国土局在房山两个地块实施“限地价竞公租房面积”的土地新政,然而一块流标,一块低价成交。先不论此“长沟地块”临近河北,是否符合公租房“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上班族定位,单说这种意图以市场手段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手法能否奏效也待商榷。

首先,挂牌出让采用的是相对市场化的“招拍挂”手段,竞地企业虽然也应担负社会责任,但其首要目的仍是盈利。设置低价上限固然可防止 出现,但在一则“上限”不明,二则配建公租房对于商品房产品影响前景不明,相应资源投入却被“分享”、产出难于估算的背景下,指望逐利的企业帮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确有点“拎不清”。调控新政明确了要增加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但这两种住房的供应主体必然有所区分,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种打包出让的方式看起来是两全其美之策,却忽略了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本质差别,至少,在类似香港廉租房REITs这类保障开发商利益的举措出台前,很难说市场化的企业会有做保障的根本动力。

其次, 政府给地方政府下达的保障房用地和供给目标十分清晰,而指望着靠市场竞争在供应商品房地块中加大保障房用地的比例,本身就存在悖论。一方面,以此方式增加保障房用地势必会减少普通商品房用地供给;另一方面,此模式算不清保障房用地供给的具体数字,一切只能事后看,如何实现切实的量化控制?

再者,目前公租房门槛很高,能满足者基本不属于购房的主力人群,因此,即便增加公租房供给也难以改变住宅产品的供需格局。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动真格的”,大力降低公租房等保障产品的门槛,方可剥离出相当的社会需求由购转租,或借鉴某些地区已实施的“共有产权”模式,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两个月前,房山某地块便曾出现过竞标已达上限进而准备竞公租房面积的一幕,结果却是剩下的两家开发商不约而同的退出,致使土地流标。的确,好的初衷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为此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出台政策,需要比保险精算更为审慎的考量,方可让目标一致于结果。

慢火细熬治房价 成都百姓"居者有其屋"

人民日报:"居者有其屋"主要责任在政府

保障房嗷嗷待哺: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巨大

毛勇:调控只是解决表层问题 保障房力度还太低

葛为民:房产税雾里看花 地块应向保障房倾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成都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